拓本之事,未识始于何时,然拓本之始见于纪载者,实自石经始。《后汉书·蔡邕传》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晋书·赵至传》至游太学,遇嵇康于学写石经。”《石季龙载记》遣国子博士诣洛阳写《石经》。”是自汉至晋之中叶,尚无拓墨之法。《隋志》注载“梁有一字石经”、“三字石经”,其为拓本或写本,盖无可考。惟《隋志》著录之二种石经,确为拓本,《志》与《封氏闻见记》均明言之。观其所存卷数,梁时所有魏石经《尚书》、《春秋》,均系完帙,当是后魏初年之物。唐初所藏,则为迁邺前后之物矣。《隋志》所录魏石经拓本,为《尚书》九卷,又五卷(即九卷中之复本),《春秋》三卷。《旧唐书·经籍志》又有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三卷(《新志》作十二卷)。既云“三字石经”,复云“古篆书”,疑唐人就三字石经拓本中专录其古、篆二体,未必即是拓本。
且《左传》有十三卷之多,非六朝人所记魏石经碑数所能容,其中当有《春秋》而误视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