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惟晋时汲冢竹简出土后,即继以永嘉之乱,故其结果不甚著然。同时杜元凯注《左传》,稍后郭璞注《山海经》已用其说。而《纪年》所记禹益、伊尹事至今成为历史上之问题。然则中国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者,固不自今日始矣。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此四者之一,已足当孔壁汲冢所出,而各地零星发见之金石书籍,于学术有大关系者尚不及与焉。故今日之时代,可谓之发见时代自来未有能比者也。今将此二三十年发见之材料,并学者研究之结果分五项说之。
(一)殷墟甲骨文字。此殷代卜时命龟之辞,刊于龟甲及牛骨上。光绪戊戌己亥间始出于河南彰德府西北五里之小屯。其地在洹水之南,水三面环之。《史记·项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