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西周末叶[1]到战国的初期[2],在中国古代史上实是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都有变古的倾向和显然的改革。剧变的原因,便在这百年中的长期战争。那时受到这样刺激的人,他们心理上的惊诧和疑闷一定十分痛苦,于是一般优秀分子便因不满意现状而出来规划种种方策来图谋自救了。[诸子勃兴的主因]这便是诸子争鸣的主因。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大师之门往往学者群集,互相研摩又兼各国并立,大家要延揽人材,用为己助;交通也日渐便利,客卿显庸于异邦的也日见其多[3]。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所谓“诸子争鸣,皆欲以其道易天下”者,不很可想见那时学术思想的发展是如何的热烈么!
诸子争鸣,自然异说纷起,其实都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但派别繁多,后来记叙的人便不得不就他们学说的内容约略有个区分。[诸子思想的派别]所以有分做“六家”的,有分做“九流”的,也有混括拢来泛称“百家”的。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