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第四十七讲 宋代的制度与文物
王伯祥
下载:开明中国历史讲义.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一)官制 宋初仿汉初政事、军事、监察三权鼎立的制度,以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总揽政务;以枢密使掌军政;以御史中丞掌监察。[三权鼎立的中央官制]此外又设参知政事以辅宰相;设三司使[1]以管财政。更将兵权分隶于三个机关:平时统率归殿前马步三司都指挥,给养训练归兵部,调度征发则由枢密院秉承皇帝行之。这样,权不专属,君主集权的政局于是确立。神宗时王安石当国,改革官制,废三司使而移其权于宰相所辖的户部;又以枢密院专主军事上的计划,把其余的职务归还兵部。虽小有变更,但实际上始终保存三权鼎立的组织。[中央集权下的外官制]至地方制度,则实行中央集权,尽罢诸藩镇,分天下为十五路,后又为十八路,神宗时增至二十三路,徽宗时增至二十六路。
       宋太宗时分全国为十五路,计一、京东路(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及山东黄河以南全境,南有江苏铜山县以北之地),二、京西路(今河南洛阳市以西、黄河以南全境,南有陕西东南部,湖北郧县、襄阳、随县一带之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讲 传说中的古史
第二讲 黄帝的建国
第三讲 尧舜禅让与洪水
第四讲 夏商的政教
第五讲 周初的封建
第六讲 春秋与战国
第七讲 周朝的制度
第八讲 诸子争鸣与其背景
第九讲 秦朝的统一
第十讲 先秦时代的外族
第十一讲 群雄覆秦与楚汉相争
第十二讲 汉初的事变
第十三讲 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
第十四讲 汉武帝的功业
第十五讲 外戚专权与新莽篡国
第十六讲 汉室的再建
第十七讲 清议与党锢
第十八讲 佛教的传入
第十九讲 道教的创设与黄巾的动乱
第二十讲 两汉的制度
第二十一讲 两汉与外族的关系
第二十二讲 三国的鼎立
第二十三讲 晋的统一与八王之乱
第二十四讲 五胡乱华与晋室东迁
第二十五讲 南北朝的对立及其演化
第二十六讲 隋之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协调
第二十七讲 隋唐的过渡与唐太宗的功业
第二十八讲 唐初的域外交通与外教的传入
第二十九讲 武后的活动与时局
第三十讲 开元天宝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三十一讲 方镇构兵与朋党倾轧
第三十二讲 宦官弑立与朱温篡唐
第三十三讲 隋唐的制度与学术
第三十四讲 五代的迭更与十国的错列
第三十五讲 契丹的强盛与内侵
第三十六讲 宋的统一与初政
第三十七讲 宋辽澶渊之盟
第三十八讲 西夏的由来及其与宋辽的交涉
第三十九讲 王安石与新法
第四十讲 元祐党争及其影响
第四十一讲 约金攻辽与徽钦被掳
第四十二讲 宋室南渡与对金和战之频更
第四十三讲 理学的风行与庆元党禁
第四十四讲 蒙古的兴起与夏金的灭亡
第四十五讲 蒙古大举西征的威力
第四十六讲 宋室之亡与元兵出海
第四十七讲 宋代的制度与文物
第四十八讲 元代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四十九讲 元末革命的纷起
第五十讲 辽金元的制度
第五十一讲 明太祖的开国方略
第五十二讲 明成祖的刻忌与事功
第五十三讲 元裔的扰边与明廷的应付
第五十四讲 倭寇与朝鲜战争
第五十五讲 明代的宦官权臣与党祸
第五十六讲 满清的兴起
第五十七讲 天主教的传来及其影响
第五十八讲 流寇覆明与清人入关
第五十九讲 明代的制度与学术
第六十讲 清初的政略与武功
第六十一讲 鸦片战争的惨败
第六十二讲 太平天国的革命与捻回的响应
第六十三讲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第六十四讲 东南藩属的丧失与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六十五讲 义和团与《辛丑和约》
第六十六讲 日俄战争及其影响
第六十七讲 预备立宪的前因后果
第六十八讲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六十九讲 清代的制度
第七十讲 清代的学术
第七十一讲 两度帝制运动的失败
第七十二讲 民三中日交涉到华府会议
第七十三讲 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
第七十四讲 军阀混战与国民革命
第七十五讲 国民政府的确立
第七十六讲 外交局势的转变
第七十七讲 日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略
第七十八讲 最近中国经济现状的鸟瞰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