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良知之说的“王学”,没有救得明朝的危亡,其末流且流于荡佚礼法,于是王学便随社会的转变而渐失去了它的地位,到清初“朴学”遂代之而兴。[代王学而兴的朴学]
朴学亦称“汉学”,因为它是反抗宋明理学而回复到汉代考据学的缘故。[朴学勃兴的因素]它的勃兴的因素,不外下列几种:(一)明末封建社会发生破绽,饥荒、贫困、叛逆,同时并起,一般人对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之是否合理发生了疑问,于是有志于谋社会改革的人,便想从经书里去寻根究底地研究从来一切典章制度的得失,以解答目前社会所以杌陧不安的原因,并预备做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的根据。这样一来,许多学者,自然走上考古的一途,而精神所注,便不知不觉地集中到经书上面。而那些经书经过了宋明理学家的曲解,已经蒙上了一件理学的外衣,又非先把那件外衣脱下,还它一个本来面目不可。所以当时一般学者,最初对唯心的、理想的、主观的王学提出抗议,继又对程、朱的经解,大肆攻击,而抬出去古不远的汉儒,以压倒传统已久的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