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战开始后,帝国主义者暂时缓和其对中国的侵略(日本除外),中国乃得乘机稍稍发展了幼稚的民族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五四运动的前夜]那时候中国的封建势力(军阀、官僚、土豪、大地主)已成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物。于是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便首先举起“反封建”的大旗,对封建政治及封建道德大加攻击,而最先受其影响的便是青年学生。
当时陈独秀等创办《新青年杂志》,开始菲薄中国固有文化,主张接受西洋文化。并且对维持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学说加以攻击,对中国的旧道德,加以非难。其后胡适在《新青年》大倡“文学革命”之说,陈独秀等附和之,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一时全国青年群起响应。同时他们又努力介绍西洋各派的学说,并主张青年应干预政治。总而言之,他们是对整个的封建势力加以攻击。五四运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