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的发展必经狩猎、畜牧、耕稼三个阶段,即如前述。汉民族自有史以前即由西北方迤逦入于中原,分无数小部落。
汉民族的来源,说颇纷歧,比较有力的,有东来、西来两说。主张东来说的,以为汉民族与古的帝王都生于东方,如《山海经》《春秋元命苞》《述异记》《拾遗记》上所载的大荒、华胥、扶桑等,细按起来,都在东方海中。主张西来说的,以为汉民族的祖国便是古代的巴比伦[1]。他依据西方的史书来作证,如说西历纪元前二二八二年,那苛黄特率领巴克民族东徙,从土耳其斯坦经喀什噶尔沿塔里木河达昆仑山的东方。取征于中国的古史,这那苛黄特便是黄帝;巴克便是盘古的对音。又说这一族中的莎公即神农,但克即仓颉,并且巴比伦的纪时、文字和一切庶政,也大多与中国相同。综看这两说,都不免牵强和附会。东来说根据不可凭信的纬书和小说,更不足道。西来说似较近情,但以音译的关系影响疑似地立说,终也不能必验,不过汉民族的初祖从西北高地顺着大河东下,渐次繁殖于这大一片的冲积层上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