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关外满洲势力骤然强盛,已使明廷穷于应付,而直接颠覆明朝者却不是满清而是流寇。[酿成流寇的原因]明中叶后,政治腐败,习俗奢侈,加以武宗以后不绝的增加田赋,和其他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使一般民众普遍地感到生活的苦难,实为酿成流寇的大原因。
明从武宗以后,屡次加征田赋:正德九年[1],因建筑乾清宫,加征一百万,这是加征田赋之始。世宗嘉靖三十年[2],因边境多事,又加征江南、浙江田赋一百二十万。到满洲兴起,边用愈绌,于是又另立“辽饷”名目,从神宗朝到思宗朝,先后加征到六百八十万。最后因流寇蜂起,更加征“剿饷”二百八十万,“练饷”七百二十万。统计明代加赋,先后近二千万。田赋加征以外,神宗又用张位、仲春的计划,于万历二十四年[3]开征矿税,派遣宦官主持。他们与奸民相勾结,无恶不作。官吏持正,就控他阻挠;资产稍富,就诬他盗矿;良田美宅,就指为下有矿脉,须加发掘;弄得民怨沸腾。同时又增设各省税使,天津有店租,广州有珠榷,两淮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