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制 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明代的中央官制]其后明太祖惩胡惟庸之变,罢中书省,把中书省的职权分归六部,尚书握中央政权,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而已。仁宗时,大学士杨士奇等都身兼尚书,参预机务,于是其权渐重。到了世宗时,政务枢机,悉归内阁,大学士俨然成了真宰相。但明朝自太祖以后,厉行中央集权制,宰相虽掌枢机,而实际上仅职司批答,所谓入阁办事,也是有名无实的。明初掌兵柄的为大都督府,即宋元枢密院的变相。其分大都督府为左、右、中、前、后五军督都府,府设左右都督为长官。征调则归兵部。掌监政的为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成祖以后,罢御史,设都察院以掌纠察,以左右都御史为长官。[明代的地方官制]其他各官,略同前代。惟以司礼监掌理内外文书章奏,实为宦官弄权的祸根。至于地方官制,则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计分全国为十五区。
北直隶(北京顺天)、南直隶(南京应天)二区外,尚有十三区,即浙江、江西、福建、湖广(今湖北、湖南两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