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附录   附录二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门户开放的种姓
       和所有关于印度教的一般观念一样,此处所谓的“门户开放”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尽管同等顺位的高级种姓间自古以来的排他性,如普查报告所刊载的,到了近代也时有松动的情形,但低等种姓则不只收容先前被破门出家的其他种姓成员,而且有时甚至行之完全漫无章法。例如孟买省的不净种姓Bhangi,部分而言即是由上等种姓的破门出家者所组成。“联合省”的Bhangi则是容许个人个别加入的一个例子(也因此,如布兰特于1911年的《普查报告书》所说的,Bhangi往往被视同为古法典中最低贱的不净种姓羌达拉)。其他也有些种姓原则上接受个别加入者,特别是Baishnab,此一教派种姓(毗湿奴派)即大量招徕丧失种姓者,如今更是招纳反对婆罗门支配的叛离者。尚未完全被印度教化为“种姓”的“部族”,以及仍然保有部族源起时之遗习的“部族种姓”,也往往宽大地接受个别加入者。其中尤以织席者与织篮者这种异常低级的贱民部族最为宽容。愈是严格依照古典样式而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