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古典的婆罗门禁欲从巫术目的到救赎论目的的这种转变,在紧接着吠陀经典之后的宗教文献里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文献包括解释献牲与仪式的《梵书》,以及特别是紧接着《梵书》之后的Āranyaka——“森林里的创作”(《森林书》)[1]。它们是婆罗门在森林中过着孤独的“年老隐居”生活时的冥思产物,而其思辨的部分,亦即《奥义书》(Upanisad)[2]——“秘义”,则包含着婆罗门知识中救赎理论的关键部分[3]。相反,Sūtra(经典)文献的内容则为规范实际惯习的仪式规则,诸如关于神圣仪礼的《天启经》(Śrauta-Sūtra,又称《随闻经》)、关于日常生活礼仪的《家庭经》,及关于社会秩序礼仪的《法经》,后二者合为Smārta-Sūtra[4]。
       所有这些文献在性质上与儒教经典恰相对反。
       首先,在某些外在方面,尽管婆罗门也是某种特殊意义上的“士人”,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