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一、耆那教
       借着奠基于宗教对世界之贬斥上的普遍主义与“世界肯定”的有机相对主义,我们便来到古典印度知识人观点的固有领域上。此种观点乃是古老的贵族—小王国时代知识阶层的产物。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种宗教形态。第一种是古来粗野的民间狂迷祭典:不仅被知识人闭门相向,而且还鄙弃、嫌恶之,视同女人的si处,或者干脆尽可能无视于它的存在——至今仍然如此。酒精、性爱与肉食的狂迷,巫术性的精灵强制与人格神,活生生且神格化的救赎者,对人格化救难圣人——被当作伟大慈悲的神明的肉体化身——狂热崇拜的爱,这些都是民间宗教信仰里为人所熟知的要素。
       我们已看到,薄伽梵宗教尽管在结构上仍为高贵的阶层所熟悉,但已对俗人的救世主信仰及其之于恩宠和救难的需求,做出相当的妥协。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在急遽变化的权力关系下,处于支配地位的知识阶层不得不对此种平民的宗教信仰形态做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