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婆罗门垄断不了个人性的神秘救赎追求,正如其无法垄断哲学与知识一般。不过,他们硬是如此主张。理由是:神秘的救赎追求者,特别是隐遁者,在印度和其他各处一样,被认为是神圣卡理斯玛的担纲者,并且被尊崇为圣者与奇迹制造者,这使得婆罗门不得不去为自己垄断这样的权力地位。直到如今,官方理论都还认为,在所有的“sādhu”(修道僧)当中[1],唯有sannyāsin(进入第四生活期,亦即遁世期的婆罗门),换言之(就其早先的词义而言),脱出婆罗门种姓而过着修道僧生活者[2],才是真正的“沙门”(śramana,samana)。正统教义总是一再严正地支持婆罗门的这种垄断。当然,针对下面的阶层时更是摆出最为严厉的态度。《罗摩衍那》中有着这么一则故事:有个身怀大奇迹力量的苦行者被勇士砍了头[3],原因是他只不过是个首陀罗而居然敢僭取这样的超人力量。然而,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史诗时代的正统义理中,即使是首陀罗也可以靠着苦行而练成神奇的巫术力量。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