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古典的婆罗门教说最终还是无法将逃离现世的隐遁者的达人苦修完全鄙弃为异端,这是因为,对他们而言,灵知的巫术性格乃是确立不移的,更何况作为强制神之手段的苦行(“tapas”)所具有的普遍信誉是无法动摇的。婆罗门教说较偏好的是,只针对婆罗门大众,亦即“世俗祭司”的和缓的冥思技术。虔敬地凝神于古老的祈祷圣音“Om”(唵)[1],并加以“止观”——事实上是通过机械式地反复此一具有巫术效力的字眼而达到意识的空无——在历史上可以回溯到多远,是无法确定的。总之,这支配着整个印度无论是正统还是异端的救赎论。除了此种技术之外,尚有其他抱着类似目的的技术存在。凡此技术,目的无非在于自感官世界、心神激荡、热情、冲动、进取、以手段—目的为取向的日常生活顾虑中解放出来,并借此而为一种究极状态做好准备,此种究极状态意味着永恒的休息:自诸般动机中解脱(vimoksa,mukti)而与神合一。
       像基督教那种天国的至福的永恒存在,是不可能被印度古典的救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