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德国 · 马克斯·韦伯
下载:印度教与佛教.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一、一般性格
       我们再回到印度来[1]。佛教的一切形式在印度于公元的第一个一千年里逐步地受到压制,最后几乎完全被根除。在南印度,佛教首先让位给耆那教,如我们先前所说的,这可能和耆那教优越的教团组织有关。不过,耆那教的传播范围也跟着缩小了,最后只局限于印度西部的城市,在那儿,耆那教至今仍然存在。以婆罗门为顶峰的印度教获得了胜利。
       印度教的复兴似乎也是从克什米尔开始的,那儿是《阿闼婆吠陀》的、同时也是大乘教义的巫术之学的古典地区。在这块发祥地上,梵文的复兴已指示出印度教复兴的先声,不过,前者当然不是单纯地与婆罗门的复兴同时并进的[2]。事实上,如我们所见的,婆罗门主义从来未曾消失过。婆罗门很少真的被异端的救赎宗派所完全剔除。这早有其纯粹外在的因素。
       耆那教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1]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第二章 阿育王
   第三章 大乘佛教
   第四章 布教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