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后汉人之位置
发乱既平,大势悉归于汉人,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尚不自觉,宁得谓之智者?彼等被妒嫉、被中伤之事实,前已述其梗概。其中负中兴重望之曾国藩,暮年据两江总督之重地,亦专以避嫌疑为计,曾无建中兴大业之雄图。据吾人所闻,曾于晚年,托于道家之卑弱生涯,讲明哲保身之道,遇事谦逊,不敢断行其胸中之所学,亦可怜矣。次于曾者为左宗棠,伊犁事件,曾建赫赫之功,然所谓同治中兴,彼实一筹未展。次于左者为李鸿章,李诚不如曾、骄不如左,而二人既死,中兴之元勋惟李一人,又承曾之后而为直隶总督,威望薰灼于中外,然中兴之业,殊不足观,亦彼一生之设施,不过继承曾、左而已。盖当时汉人对于北京朝廷,服从甚恭谨,不知汉人等何所惮忌,不肯取北京政府而代之以号令四方也。凡百改革之政,因此一事,遂不能见诸实行。日使伊藤博文评李鸿章在天津之位置曰:“李鸿章苟有异图,则北京咄嗟可办,而李竟不敢发,宁不令人诧异。”副岛种臣亦曾向李切言扑灭太平党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