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之弊
明廷自广宁败绩之后,言论纷纷,为战为守,皆无定议,尚方之剑,下赐于廷臣者几次。赐尚方剑之意,在许阃外之将相,有专断之权,然中央政府之言论,仍得掣肘,边臣终不得何等之实权。以军国大事,付之于文官口舌,如之何其可?言战言和,徒供朋党上之问题,以为是非耳。吾人前述熊廷弼因言官弹劾去任,未几而辽河以东失陷;辽阳既陷,朝廷再起廷弼,党论又纷纷发生矣;廷弼方竭力辨驳之间,又丧失山海关以东矣。而明人尚不觉悟,以为边疆之事,武备必不劣于敌人。就中新自葡国输入之火器,虽可以寒敌人之胆,然以无定见之施设,逐岁变移,使敌得乘虚而入,又乌得不败耶?故谓明人之败,虽由于军备、财政,而实由于议论者,非过甚之言也。
袁崇焕像
袁崇焕(1584~1630),明代大臣、军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