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藩属问题
清国对于朝鲜之宗主权,历历可数者,曰册立王国,曰受其朝贡而已,所谓奉正朔者,不过徒存其形式,不能强行于民间也。乾隆以来,鸭绿江及豆满江之各地一带,两国之移民益众,因之时起交涉,然未尝以此而涉及于内政。自千八百六十年以降,朝鲜因虐杀法国天主教徒,遂致外患。时国王之父大院君摄政。大院君名李昰应,豪迈卓荦,锐气盖世,欲挽回国权,而昧于世界大势,严斥外戚,图王权之发展,卒以此酿众怨。彼之虐杀宣教师也,据西人罗都士之解说,则亦有故:一八六五年,俄舰至其国东北部之元山,求通商,大院君乃命法宣教师伯尔纽劝俄舰退去,伯尔纽不之应,大院君遂疑宣教师必为洋夷之间谍,乃决意屠之以绝患。大院君忧国虽切,而对外知识之浅薄,竟至如此,亦可哀矣!当排外最烈时,建碑于京城钟路,文曰:“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不图江华湾之法舰,至翌年(一八六六年)全退,遂以攘夷为得计,大院君之威望乃益发扬。当大院君虐杀法宣教师时,法驻清公使伯罗力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