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荤铺
我走过的地方不算很多,如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总感到大小饭馆的叫法,再没有比北京复杂的了,由什么“某记饭摊”直到“某某堂”饭庄,起码可以分出十几档。而且有的名字很怪,如“二荤铺”,外地人是不大懂得这个名称,但在老北京看来却是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北京经历过一段学生生活的人,很少有人从未下过小馆的,这种小馆绝大多数是“二荤铺”。因此走到天涯海角,总忘不了那二荤铺的热烈的场景;那叮叮当当的火爆的灶口敲炒勺的声音,那比拨拉算盘珠子还快的清脆的伙计的算账声……“熘肝尖儿,吃嫩;小碗氽黄瓜片儿,外带五个花卷。马前———”“三吊六、两吊二、四吊七,一共十吊零五百,您哪———我候啦!”这是一部特殊的、热烈的、没有乐章的协奏曲,是一部永远响在京华游子耳边的协奏曲!
所谓二荤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肉和“下水”(即猪内脏等)两类荤菜,不要说没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