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
读李易安《金石录后序》,写到她和赵明诚日取半千钱,往大相国寺游玩的事,着墨虽然不多,却写得极有情致,令后人足以想象到宋徽宗时汴京的繁华光景,可以说是大手笔,足以和文献中的《东京梦华录》、绘事中的《清明上河图》并垂青史。在我国古代,大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寺庙,常常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庙中建筑、庭院都十分宽大,足以成为众多的人活动的场所,租与商人摆上货摊贸易,庙中又可以有不少收入,吃庙的这些和尚老道们就可以养得肥头大耳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剥削方式,但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因而各地以寺庙为场址的商业场所,千百年来,历久不衰,可见它的重要了。宋代汴京的大相国寺,南宋杭州的昭庆寺,都是有名的庙会。其他如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太原的开化寺、成都的青羊宫,等等,都有类似的况味。虽然有的是常设,有的是定期举行,但性质是一样的。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