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
旧时在我国各地闹市中、大庙前、大衙门前面,常常要盖一个牌楼,又叫牌坊,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建筑物。
按,牌楼古名“绰楔”,创自唐代,原是建在门前,旌表孝义的东西,即俗称的所谓“节孝牌坊”。古人诗中云:“风闻下旌诏,光彩生乡闾。煌煌树绰楔,巍巍建灵祠。”只是乡闾和祠堂门前的玩艺,后来才逐步变成一种宫廷、都会的装饰建筑,当然装饰的同时还起挂牌、挂匾的作用。在明、清两代,几乎各县、各处村镇,都有各种各样的牌楼,有木建筑,有石建筑,还有完全用琉璃砖瓦砌的牌楼。《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描绘太虚幻境,就特别写了一个琉璃牌楼,把读者引入迷离的境地。由于各地牌楼多,便出现了不少以牌楼为标志的地名,如南京的“三牌楼”、杭州的“花牌楼”,连过去小小的塞外古城大同,也有一个著名的“四牌楼”。明朝永乐时修建北京城作为皇都,自然就修了不少牌楼,像西四、西单、东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