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着重探讨了礼与人性、名号与事物的关系问题。董仲舒认为,治国要抓住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礼。礼是根据人情而制定的,但又对人情有所节制。而人情又根植于人性,是人本有的,但因为产生于对外物的感触,所以容易流于恣肆。正确的做法是以礼制情,从而使情不背离本性。在名号问题上,董仲舒认为名是用来区别事物的,制名要根据亲疏、远近、尊卑等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共名与别名的区别。董仲舒又指出,名号起源于人类社会,先有事物而后有形象,然后圣人根据物象来制名。名号一经制定就不能随意改变,因为它代表着一定的含义,是人道原则的体现。
天道施(1),地道化(2),人道义(3)。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4)。动其本者不知静其末(5),受其始者不能辞其终。利者盗之本也,妄者乱之始也(6)。夫受乱之始,动道之本(7),而欲民之静,不可得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