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旨在解释一年四时的祭祀:祠、杓、尝、蒸,董仲舒认为这是孝道的表现,是法则天地之经。全篇共两段,第一段解释四祭之义,但第二段与篇义不合,并与原《郊祀篇》首段重复(原《郊祀篇》首段乃是《郊祭篇》错简,现已移入《郊祭篇》,可参见《郊祭篇》)。
古者岁四祭(1)。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2)。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祭先祖也。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3);礿者,以四月食麦也;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4);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此天之经也,地之义也(5)。孝子孝妇缘天之时,因地之利(6),地之菜茹瓜果(7),艺之稻麦黍稷(8);菜生谷熟,永思吉日(9),供具祭物,斋戒沐浴,洁清致敬(10),祀其先祖父母。孝子孝妇不使时过,己处之以爱敬,行之以恭让(11),亦殆免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