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五行”(木、火、土、金、水)本指自然界的物质基础。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并与四季相配。由此转化为五种“德行”,即所谓“五行者,五行也”,后之“五行”即指“五德”、“五常”。并且,在五行当中又特别推崇土德:“五行莫贵于土。”所以,董仲舒强调忠臣孝子应该取法土德,并由此说明了“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1):“《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2)。’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3)。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4)。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5)。诸父所为(6),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7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