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兵制,亦承时势而渐变。隋文帝平陈后,颇有意于偃武修文,然行之未卒其事。其时关内及缘边要地,仍行府兵之制。唐初亦沿之,而尤注意于关内。盖周行是制生效,故隋、唐二代皆沿之也。然是制与事势,实不相容,故至开元时遂变废矣。
隋平陈后,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新置军府,已见第二章第一节。曰“新置”,则旧有者之不罢可知。《隋书·许善心传》言:炀帝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寮咸言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关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可见宿卫之兵,皆出于府。《食货志》言炀帝将事辽碣,增置军府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