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生於積,虛生於泄,寒生於凝,熱生於蒙(懑)’。故實者,其積之所害也。虛者,不通之所滯也。熱者,陰有餘而其陽宣化所不能也。寒者,臟爲實積之所害,气(气下火)物不能暢者也。
熱者,虚之鬱而氣弗宣,其流通之弗能支,結而不散故也。陰之有餘而陽爲所鬱,則石生六腑。陽之有餘而陰爲所任,則臟多瘤痞欬(病頭區多口)啼(病頭肉下火);此臟腑之實也。
邪入則病,未知以苦者,陽之虛也。邪併則肌腠不用,久留不去者,陰之虛也。少气(气下火)無力,動則少气(气下火)者,气(气下精)之虛也。頭首急則弦,起臥舉而暈,心中顫者,血虛也。
言我曰:補有所不受者,內傷所致也。瀉有所有不平者,實邪太過也。灋當疎上而導之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