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原名嗣,行名洪,后改名适,字适之,①1891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在上海大东门外寓所。小时候随父母在台湾住了近两年,认识了七百多个方块字,因此,当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孤岛后,有的台湾学者据此宣称台湾是“胡适之识字发祥地”,②胡适自己也顺势与台湾人拉点同乡关系,自称是“半个台湾人”。③
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年年初胡适母子离开台湾,经上海回到安徽省绩溪县上庄的老 家。不久,胡适就入家塾开始念书了。
家塾的老师是胡适的四叔胡,字介如。学堂就在介如先生家东边的一间小屋里。学生只有两个:一个是介如先生的儿子胡嗣秫,比胡适大几岁,却不爱念书,常喜欢溜到灶下或后堂去玩,另一个就是胡适。他才满三岁零几个月,身体瘦小,学堂的高凳子要别人抱着才能坐上去,又得别人抱下来。只因为胡传有遗嘱要送小儿子读书,胡适的母亲望他读书的心很切,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