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帝舜申之,孔氏谓申,重也。重美二字如何?」曰:「此说谓舜因皋之谟而重美其功,因禹之功而重美其谟耳。虽舜有汝亦昌言,时乃功之语,终不若申达不屈之意为平妥。」或问:「三山陈氏说迪吉逆凶如何?」三山陈氏曰:「当顺道之时,反己无愧,心广体胖,其吉孰大焉?外此而言吉,是徼幸于非望之福也。当从逆之时,十目所视,心劳日拙,其凶孰甚焉?外此而言凶,是其为祸可得而逭也。」曰:「如此,则是非望之福,可以舍道而幸得;不可逭之祸,可以从逆而苟免也。抑不知舍道而求福,决无得福之理,纵或得之,乃所以为有道之祸耳。从逆而免祸,决无可免之理,纵或苟免,乃所以积恶而灭身耳。此正与世俗所论祸福同,非圣经之旨也。」三山陈氏说「罔游罔逸」一节亦善。曰:「惟圣君能受尽言,不如此者,言语必有所逊入而后可。又见古人谏君,不纤悉于末节,惟先正其本原,本原既正,万事自得其理。」
或问:「刑期于无刑,莫只是辟以止辟之意否?」曰:「辟以止辟,则是截然以刑而遏其不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