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問晏子曰:「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二〕,三君之心一耶〔三〕?夫子之心三也〔四〕?」晏子對曰:「善哉!問事君,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五〕而嬰之心非三心也〔六〕。且嬰之于靈公也,盡復而不能立之政,所謂僅全其四支以從其君者也。及莊公陳武夫,尚勇力,欲辟勝于邪〔七〕,而嬰不能禁,故退而埜處〔八〕。嬰聞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祿,不治其事者,不與其難,吾于莊公行之矣。今之君,輕國而重樂,薄于民而厚于養,藉斂過量,使令過任,而嬰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九〕!」
〔一〕 盧文弨云:「元刻末注云:『此章與梁丘據問事三君不同心、孔子之齊不見晏子旨同而辭少異,故著于此篇。』」◎則虞案:治要此章屬問下篇。吳刻「靈公」作「靈王」,此從元刻,下同。活字本「公」字有修改痕跡,嘉靖本作「公」,無剜改之痕,足見嘉靖本翻活字本,非翻元本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