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各类学校的兴建。北宋兴学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天圣、景祐时期的州县学校大量兴办,第二次是庆历、嘉祐时期的太学盛建,第三次是熙宁、元丰时期太学三舍法的实施,第四次是崇宁以后,三舍法由太学推广至州县,学校考选代替科举成为取士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讲经历了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这样两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其予宋学的影响,在时间断限上大体与科举一致。兹考辨并依次叙述如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4月第一版,第343页。 研究宋代教育史者,一般持北宋三次兴学说,并把庆历四年(1044)作为北宋兴学之始。如近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史》,即仍沿用“宋的三次兴学运动,首先是以范仲淹为首的仁宗庆历四年(1044)的兴学” 的观点。这大概是受了下列一些说法的影响。
《宋史·选举志三》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