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在南渡之前,大抵经历了从准备、草创到繁荣三个发展时期。宋初三朝,是汉唐注疏之学和文章之学的遗留期和宋学的准备期。北宋中期,仁、英两朝,是宋学的草创期。从以孙复为代表的疑传派到以欧阳修为代表的疑经派,疑古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紧跟着而起的以李觏为代表的议古派使宋学与生俱至的怀疑精神进一步成长并汇归于实用之目的。拟圣派邵雍、周敦颐等人年代较晚,处于宋学草创期与繁荣期的交接阶段,他们在拟经之作中所体现的创造精神,给宋学繁荣期的到来以更加直接的影响。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也叫王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也叫程学),和以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包括它们之间的种种交往和斗争,构成了北宋后期宋学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义理之学向性理之学的转变和演进。这一转变,由仁宗嘉祐年间肇端,至神宗熙宁时期完成,并蔚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就中尤其是王学和洛学,两者的升沉和消长,差不多构成了南渡前后近百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