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和折射
隋唐时期,对于利用多枚平面镜多次反射成像的现象进行了许多讨论。唐初,陆德明在《经典释文》里,注解《庄子》“天下”篇时指出:“鉴以鉴影,而鉴亦有影,两鉴相鉴,则重影无穷。”可以看出,当时对两枚平面镜之间的反复成像已有充分认识。至五代南唐时,谭峭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以一镜照形,以余镜照影。镜镜相照,影影相传。不变冠剑之状,不夺黼黻之色。是形也,与影无殊;是影也,与形无异。乃知形以非实,影以非虚,无实无虚,可与道俱。”①这里谭峭不仅指出了“影”(即像)可在镜中再次成像,因而“影影相传”,会有无穷多的像生成;而且进一步指出了平面镜所成之像与物完全相同,“形”“与影无殊”、“影”“与形无异”,因而无穷多个像也是完全相同的。
谭峭所撰《化书》中还有一段话:“小人常有四镜:一名圭,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圭,视者大;珠,视者小;砥,视者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