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名与字之起源
民之生也,既有言语,则有名,有名则有字形,故《字源》谓文字起于太昊时,而神农以下颇有作书者。要之,名必先于字。贾公彦《周礼正义》,论名之起源甚详。其言曰:
天皇地皇之日,无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是以《易·通卦验》云:“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云:“三名,公、卿、大夫。”)又云:“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置图其刻曰:‘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注云:“燧皇,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是故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至伏羲因之。故《文耀钩》云:“伏羲作《易》,名官者也。”又按《论语撰著》云:“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伏羲以前,虽有三名,未必具立官位,至黄帝名位乃具。是以《春秋纬·命历序》云:“有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位尊卑之别。”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