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中国大文学史
第四编 近古文学史   第十章 宋文学之大势及五代文学之余波
谢无量
下载:中国大文学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第一节 宋文学总论
       唐文学之特质,仅在诗歌。宋文学之特质,则在经学文章之发达。经术至宋一变,学者益究心纯理,故文体往往平正可观。太祖少时学于辛文悦,晚年最好读书。尝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盖以此为施政之本。太宗、真宗,能继其志。自来儒臣显荣,未有越于宋代者也。赵普称以《论语》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太宗致太平。李沆为相,亦曰:“如《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两句,尚不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及王安石以文学相神宗,司马光以德行相哲宗,自是取士,必以经义,学者所诵一主儒家之言。徽宗虽务荒淫,而善词章。钦宗庸弱,犹除元祐党籍,追赠范仲淹等官爵。尚贤好艺之习,其渐渍者久矣。南渡以后,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并以讲学为一时矜式。亡国之际,有谢枋得、文天祥、陆秀夫诸人,凛凛执节。江湖遗民,秉义不屈者尤众。当时印刷术已大行,民间易得蓄书。著作之士,亦易以所作传于后世。于是杂文学并兴,体制日盛,颇异前代。请言其略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文学之定义
   第二章 文字之起源及变迁
   第三章 古今文学之大势
   第四章 中国文学之特质
   第五章 古来关于文学史之著述及本编之区分
第二编 上古文学史
   第一章 邃古文学之渊源
   第二章 五帝文学
   第三章 夏商文学
   第四章 周之建国及春秋前之文学
   第五章 孔子与五经
   第六章 春秋时杂文体
   第七章 战国文学
   第八章 秦文学
第三编 中古文学史
   第一章 汉高创业与楚声之文学
   第二章 博士派之文学
   第三章 贵族之倡导
   第四章 武帝时代文学之全盛
   第五章 昭宣以后之文学
   第六章 经术变迁与文学之影响
   第七章 二班与史学派
   第八章 东京之词赋与诗体
   第九章 王充与评论派之文学
   第十章 佛教之输入
   第十一章 建安体与三国文学
   第十二章 魏晋老庄学派及名理之影响
   第十三章 太康文学
   第十四章 晋之历史家与小说家
   第十五章 永嘉以后之文学
   第十六章 南北朝佛教之势力及文笔之分途
   第十七章 元嘉文学
   第十八章 永明文学
   第十九章 梁文学
   第二十章 陈文学
   第二十一章 北朝文学
   第二十二章 隋之统一及文学
第四编 近古文学史
   第一章 唐初文学与隋文学之余波
   第二章 上官体与四杰
   第三章 武后及景龙时文学
   第四章 开元天宝之文学
   第五章 大历文学
   第六章 韩柳古文派
   第七章 元和长庆间之诗体
   第八章 晚唐文学
   第九章 五代词曲之盛
   第十章 宋文学之大势及五代文学之余波
   第十一章 庆历以后之古文复兴
   第十二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第十三章 道学派与功利派之文体
   第十四章 南渡后之诗体
   第十五章 宋四六
   第十六章 宋之词曲小说
   第十七章 辽金文学
   第十八章 元文学及戏曲小说之大盛
   第十九章 明初文学
   第二十章 台阁体
   第二十一章 弘正文学
   第二十二章 嘉靖万历文学
   第二十三章 明之戏曲小说
第五编 近世文学史
   第一章 清初遗臣文学
   第二章 康熙文学
   第三章 乾嘉文学
   第四章 清代之戏曲小说
   第五章 道咸以后之文学及八股文之废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