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论
民之始生,其自达其意。若以交于群者,始由身体之振动,继乃效物之音,而有言语。言语不能致远合契,乃立文字。文字之立,必先制定法。在主音之族,皆有字母,以相孳衍,于是文字日繁。吾国六书,其所以定声之道,不主一例。虽仓颉造书,伶伦制律,同出一时,其间或不无相资之道。然太史公《律书》,以甲乙至壬癸为十母,指律之所生而言。至于字之有母,古所未传。梵学东来,汉时始有以十四字贯一切音者,稍广至三十六母,诸家增减不同。或云伏羲画卦,是字之所起;吾丘衍谓《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是仓颉初文,后世本此增益为字。此则字形之祖,非必主音之字母也。
字之所始,中西同有二说:以为由于神之所启,非人能为者,宗教家之说也;以为人取象物形而制字者,历史家之说也。吾国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立八卦作文字,与前一说相近;谓仓颉见鸟兽蹄迒,依类象形以为文字,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