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汉学及考证学之盛
明末才俊之士,痛矫时文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汉学之基,实启于此。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诸人,皆负绝人之姿,博极群书,考订经史,风气幡然一变。阎若璩、毛奇龄等接踵继起,校核益精,愈推愈密。江藩《汉学师承记》以阎若璩为冠,而顾、黄仅附载于后,谓其犹杂宋学也。要至乾嘉之际,惠、戴诸人既出,乃纯乎标汉学之帜耳。
阎若璩,字百诗。本太原人,徙居淮安。少读书颖悟,一时名士,如李太虚、方尔止、王于一、杜于皇辈,皆折辈行与交。年二十余,即疑《尚书》伪古文二十五篇之讹。沉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证》。平生于顾炎武、黄宗羲最所敬畏,然如宗羲之《明夷待访录》、炎武之《日知录》,若璩皆为指摘其谬。世宗在潜邸,手书延至京师,握手赐坐,呼先生而不名,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康熙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九。当时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