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古来文学之定义
今以文学为施于文章著述之通称。自《论语》始有文学之科,其余或谓之文,或曰文章,其义一也。
《易》曰:“物相杂,故曰文。”《说文》曰:“文,错画也。”又:“彣,戫也。”“戫,彣彰也。”论者或谓文理、文字、文辞,皆谓之“文”;状其华美,当谓之“彣”。然错画相杂,本含华美之义,称“文”已足。“彣”则孳乳之辞,是以后罕承用也。
《释名》曰:“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彩绣之美,是文本义,属辞美同彩绣,亦命曰文。盖人之表志,始用言语,继有文辞。孔子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清阮元《文言说》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