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源,群经以外,则在诸子。春秋时先于孔子著书,其遗文犹可见者,有管子,并世有老子、晏子,兵家有司马穰苴、孙子,名家有邓析。管、晏书或为后人附益,多自载其行事问答。惟老子为自著。道家虽自伊尹、鬻熊,大抵皆后人记其言耳。故《道德》五千言,是论撰之先规乎。《文心雕龙》曰:“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至是《道德经》独为道家之宗。若夫《管子》则法令政治之书,《晏子》开奏疏谏议之体。其他传记所载,春秋时文章众矣,今析论于下。
赋 《汉志》称赋,爰首屈宋。然赋本古诗之流,列于六义之一。师箴、瞍赋,由来既久,故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文心雕龙》曰:“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短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盖春秋时蚤有赋体矣。《左传》郑庄公感颍考叔之言,与武姜隧而相见。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此二语即是赋词。又晋献公使士蔿为夷吾城屈,不慎置薪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