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以匹夫制度行事,具于《春秋》,复推其意于五经。孔子已殁,弟子纪其制度,以爲《王制》。《论语谶》:「子夏六十四人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即《王制》也。此篇皆改制事,不敢讼言,所谓微言。王,即素王也。
一、孔子撰述,以《孝经》、《春秋》爲主。《孝经》以治己,故曰「行在《孝经》」;《春秋》以治人,故曰「志在《春秋》」。《孝经》修己之事,故不详于制度,此内圣之学也;《春秋》专以治人,故以制度爲要,此外王之学也。《王制》本专爲《春秋》而作,故全与《春秋》名物制度相合也。
一、孔子修《春秋》已,复删《诗》、《书》,定《礼》、《乐》,终乃系《易》。《诗》、《书》、《礼》、《乐》皆素王平治之具,爲《王制》之节目,四经皆孔子就旧文翻译,以爲教人之本。故《诗》、《书》之经多所译改,取其与《王制》相合。《礼》、《乐》二经皆司徒所掌,《诗》、《书》又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