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剑桥中国秦汉史
武装力量
下载:剑桥中国秦汉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在应征兵、志愿兵和囚徒组成的中国军队中,以应征士兵数量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成分。除去那些享有某些荣誉爵位的人外,所有年龄在23至56岁(有一段短时期在20至56岁)的壮丁,都必须在军队服役两年,并有义务在情况紧急时应征。有的人(但为数不多)有能力花钱雇人代替他。但大多数人有一年用于受训,另一年或在都城、或在郡维持治安的军队服役,或在边境戍地服役。虽然大多数人是步兵,但少数人在北方可以当骑兵或在南方当水兵。①由于准确的材料十分缺乏,能征集的人员总数估计不一,在30万至100万之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汉政府从来不能征集、训练和使用全部潜在的力量。
       秦帝国立下了征用罪犯的榜样;汉代只偶尔而不是经常性地使用这种方法,但有证据证明罪犯或得到赦免的囚徒在西北前线服役。还有一定数量的志愿兵。志愿兵是身份较高的家庭(即不是奴隶或囚徒)的子弟,他们可能应召当骑兵。②已知来自属国的士兵在一些战役中上阵,但不知道他们是自愿还是被迫。最后一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剑桥中国秦汉史》序
总编辑序
本卷序言
导言
内容介绍
第1章 秦国和秦帝国
政治和社会背景
秦国:最初的几个世纪(公元前897?—前361年)
实行变法(公元前361—前338年)
军事的壮大(公元前338—前250年)
最后的征服与胜利(公元前250—前221年)
胜利的原因
秦帝国:改革,成就和暴政
帝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秦的崩溃(公元前210—前206年)
崩溃的原因
附录1:史料和现代研究
附录2:《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
附录3:《史记》及其他史料的统计数字
第2章 前汉
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10—前195年)
汉帝国的巩固(公元前195—前141年)
时新派政策的充分发挥(公元前141—前87年)
过渡时期(公元前87—前49年)
改造和衰落(公元前49—公元6年)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王莽的崛起
王莽的统治(公元9—23年)
汉代的中兴
后汉
第4章 政府的管理与存亡攸关的问题
明帝与章帝统治时期(公元57—88年)
和帝、殇帝与安帝统治时期
顺帝统治时期(公元126—144年)
桓帝统治时期(公元146—168年)
第5章 汉代的灭亡
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
王朝权力的崩溃
对汉王朝灭亡的剖析
第6章 汉朝的对外关系①
匈奴
西域④

东胡:乌桓与鲜卑
朝鲜半岛
南方(南越)
东南(闽越)
西南
和东地中海世界的接触
第7章 政府的机构与活动
中央政府
郡与地方政府
武装力量
行政的实践
第8章 后汉的制度
中央政府
地方行政管理
军队
文职官员的吸收
结束语
第9章 秦汉法律
总的原则
法典
司法当局
司法程序
刑罚的种类
行政法规
私法
第10章① 前汉的社会经济史
农村社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城市、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财政管理
第11章 后汉的经济和社会史
经济史
社会史
第12章 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
四个世纪的发展
神话学
宗教信仰和仪式
占卜的信仰和实践
宇宙及其秩序
伦理原则和人的组织
长生和对死者的仪式
第13章 主权的概念
态度的改变: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君权的确立
道德的价值和秦朝的失败
董仲舒
班彪关于天命的论文
当运之德的选择
王充与王符的观点
秦王朝和王莽对后世的影响
帝王宝座的尊崇
皇帝的作用与职能
第14章 儒家各派的发展
古代传统:倡导者和文献
理想主义的和理性主义的态度
驺衍
秦帝国的知识分子政策
对儒家准则的注意
董仲舒的杂糅诸说
五经
学派的发展和官学
第15章 后汉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
前汉和王莽:传统
后汉
中央权威的崩溃
后汉思想的价值
第16章① 汉代至隋代之间的哲学与宗教
后汉时期哲学的衰颓
汉代末年民间的道教
佛教的传入
公元3世纪的哲学复兴
佛教和道教的诺斯(GNōSIS)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隋代的佛教和道教
第16章 跋
后记
汉代的度量衡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