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十四朝文学要略
卷二 汉至隋   十一 南北风謡特盛及乐声流徙之影响
近代 · 刘永济
下载:十四朝文学要略.txt
本书全文检索:
       风謡之兴,其诗体所自昉乎?粤自讴歌,被于丝竹。士夫雅制,多拟乐章。于是周廷雅颂,咸用四言。东京诗篇,多为五字。在昔里巷流传之体,一转移间,已成廊庙酬唱之用矣。
       按诗体之源为歌謡,已成文学演进之公例。故东汉以后,五言体诗,其先皆民间歌謡。及采之乐府,歌之廊庙。文人才士,习其本辞,率相拟作。拟作之辞,或以入乐,或不入乐。而不入乐者,又或沿旧题,或制新目。沿旧题者,又或述本事,或抒胸情。制新目者,亦有协律与否之异。于是有名为乐府而实为古诗者,乐府与古诗之分途,其故若此。用此例以推国风与雅颂体制之先后,知雅颂之体亦必沿于风诗也。
       然而以曹、王之雅制,潘、陆之佳篇,而世称乖调,岂非以其无诏伶人,乖于乐调乎?故知魏晋才人之作,已多同乎古诗矣。
       刘勰《文心雕龙·乐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