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奄宦》上下两篇,主要论述宦官问题。奄,同“阉”。阉宦也称宦者、内官、内臣、宦官、阉人等,明清时期主要称为太监。
在中国古代社会,阉宦由来已久。《诗经·小雅·巷伯》言:“寺人孟子,作为此诗。”郑玄注:“巷伯,奄官寺人,内小臣也。奄官,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于宫中为近,故谓之巷伯。”可见,在周代,宦官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当时并非是阉人。春秋战国以后,宦官也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而发展。秦和西汉时期,宦官还并非都是阉人,而到了东汉,则全为阉者,并且出现了完整的宦官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宦官,常围绕在统治者身边,与国家政务接触度较高,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加之本身的精神心理有异,对许多朝代的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产生的祸害程度也不一。纵观历史,宦官之祸最烈的莫过于东汉、唐代、明代。东汉,宦官集团在皇帝与外戚的权力斗争的夹缝中生存并逐步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