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在《兵制二》中,黄宗羲主要对明代的将兵制度进行了论述,主张削弱武人的权力,以文制武。本篇开端,黄宗羲列了明代武人谒见文臣的礼仪,从而引出对武人的礼遇问题。黄宗羲认为崇祯帝改变了明初对武臣的待遇,其实是轻视武臣。他认为,古时“伊尹为将”“太公为将”都是以文臣为大将而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明初虽以武臣为将,但实际仍受督抚等文臣的制约。而在崇祯帝后,武臣成了真正的大将,没有了文臣制约。黄宗羲进一步用乌喙、藜芦治病之例以及兵器与人的关系说明粗暴之人不能为将。所以综合以上所论,黄宗羲认为武臣要接受文臣的制约,即使重视武臣,也应重视能指挥、统帅兵卒的大将。
国家当承平之时,武人至大帅者①,干谒文臣②,即其品级悬绝③,亦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④,帕首裤靴⑤,趋入庭拜,其门状自称走狗⑥,退而与其仆隶齿⑦。兵兴以后⑧,有言于天子者曰:“今日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