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儒教到东汉晚期已发展到尽头,内部开始凝结。六经刻石,经文由此固定。马融、郑玄注经,兼采今古文,由此宗教派别式的经传学说也趋于固定。东汉“表彰气节”,太学大盛,儒生也居然结合成了一种势力遍天下的团体,但党锢之祸由此发生,儒生大受摧残。汉末大乱,经典焚毁殆尽。人书两丧,儒教由此消沉。
随着经学走到穷途末路,一些士大夫开始转而从道、名、法诸家学说中去发掘有用的思想资料,思想界非常活跃,动摇了儒家独尊的地位。到三国时,国家甚至公然提倡一种非伦理的人才主义,这与儒教的精神完全相反。
在西晋的粉饰太平之下,儒教又暂时受了口头的尊仰;但风靡一世的颓废主义使枯燥乏趣的儒教无法继续维持。于是主张“以无为本”的玄学开始兴起。玄学发展到西晋,已经成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