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思想之学术化
秦汉时代,除宗教的神秘主义外,并没有真正新的思想。一般所谓哲学作品,或是属于战国末年已经盛行的“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杂家,如《吕氏春秋》,东拉西扯地凑成篇幅;或是研究先秦诸子的哲学批评史,如《淮南子》。天下一统,政治社会问题算是解决了;同时哲学问题也可说解决了:没有人能再真正谈哲学,哲学问题就解决了。除笼罩全社会的宗教信仰外,所余的精神生活也不过是对于先代思想的一点无关紧要的、一知半解的学术研究。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战国时代纵横交错的各种思潮,秦汉以后都汇合于儒道两大流。而汉盛时,董仲舒把传统的儒家思想综合整理,并尽量地吸收当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鼓吹“天人感应”,认为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同时淮南王的一群门客又编了一种道家读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