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努儿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王朝,定朝兴哀(今辽宁新宾境内)。明崇祯九年(1636),努儿哈赤第四子皇太极改国号曰清,定族称为满洲(译音,即妙吉祥义)。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当时皇太极已死,其子福临(即清世祖)继位,改元顺治,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便乘机入关,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先导,镇压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中央政权,并随即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这时民族矛盾很尖锐,汉族地主阶级内部拥满和反满的斗争也十分激烈。于是清统治者采用礼葬崇祯帝后,升级擢用降吏和不改变汉人服制等项措施,来分化汉族地主阶级;同时发布赦免罪犯、蠲免粮饷等项告示,企图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然而,在清初四十年的时间里,反清战争仍在不断地进行。"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人民反清斗争中最惨痛的历史。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抗清军坚持最久,在广西、云南等地由李定国领导的抗清军到康熙元年(1662)才告失败,由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抗清政权,则一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