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继承前代乐府民歌、小说、杂赋的传统,有了新的发展,并为后来话本、说唱文学及戏曲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些作品过去很少流传,直到六十年前敦煌写本的发现,才为我们研究唐代民间通俗文学提供了大量资料。敦煌发现的唐代通俗文学有变文、俗赋、话本、词文等样式,它们本身的文艺价值并不大,但从中可以窥见当时民间说话、讲唱等文艺蕴蓄的丰富。它们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时的作家,而且也是我国民间文学从乐府民歌的衰落到话本、说唱文学及戏曲的繁荣的一个转折点。
第一节 变文
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通俗宣传的文体,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正象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图画叫作变相,这种文体就叫变文(注:一说是把经文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文体,因而得名。)。从魏晋到隋唐,佛教的流传愈广,僧侣通俗宣传的花样也愈多,有转读、唱导、俗讲等名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