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南方割据势力以后,1368年即皇帝位,随即派大军扫荡山东、两河,直取大都(北京),逐步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明初统治集团中有不少人曾参与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因此,他们懂得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朱元璋曾说过:"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居上之道,正当用宽,但云宽则得众,不云宽之失也。"又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殖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洪武实录》)朱元璋慑于"民急则乱"的历史教训,斟酌历朝统治制度上的利弊得失,在经济上移民垦荒,注意兴修水利,实行军屯,减轻赋税,使元末战争中逃亡的人口,重归家园;同时又解放工奴,简约商税,扶持工商,从而使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在政治上极力巩固皇权统治,废除了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和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度,军政大权揽于一身,这是秦汉以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为巩固皇权统治,又大肆杀戮功臣。洪武十三年,兴胡党大狱,加左丞相胡惟庸以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