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荒政要覽》論禁淤湖蕩曰:古之立國者,必有山林川澤之利,斯可以奠基而蓄眾。川主流,澤主聚。川則從源頭達之,澤則從委處蓄之。川流淤阻,其害易見,人皆知濬治者。萬頃之湖,千畝之蕩,堤岸頹壞,鮮知究心。甚有縱豪強阻塞,規覓小利者。不知澤不得川不行,川不得澤不止。二者相為體用。《易》卦:坎為水。坎則澤之象也。為上流之壑,為下流之源,全係乎澤。澤廢是無川也。況國有大澤,澇可為容,不致驟當⒊溢之害;旱可為蓄,不致遽見枯竭之形。必究晰於此,而水利之說可徐講矣。
《荒政要覽》曰:水利之在天下,猶人之血氣然,一息之不通,則四體非複為有矣。故大而江河川澤,微而溝洫畎澮,其小大雖不同,而其疏通導利,不可使一息壅閼則一也。故成周溝洫之製,與井田[B083]行。匠人之職:方井之地,廣四尺者,謂之溝。十里之成,廣八尺者,謂之洫。百里之同,廣二尋者,謂之澮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