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北户录
卷一   蛤蚧
唐 · 段公路
下载:北户录.txt
本书全文检索:
       蛤蚧,首如蟾蜍,背浅緑色,上有土黄斑点,若古锦文,长尺余,尾絶短。其族则守宫(《博物志》云,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满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淫则点落,故号守宫,汉武为之有验也)、刺蜴(《搜神记》谓之刺蜴)、蝘蜓(《证俗音》云,山东谓之■〈虫未〉■〈虫觅〉,音“七赐”、“名敌”反。陕以西谓之壁宫。■〈虫未〉■〈虫觅〉,字见《韵集》。又,《说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古今注》:一曰,龙子,善于树中捕蝉食之;五色曰蜥蜴;短大者为蝾螈。一曰,蛇师,大者,长三尺,其色玄绀,善魅人。郑虔又云,蝾螈、蜥蜴、蝘蜓、守宫,别四名。又,蝾螈,蛇医也),多居古朩窍间,自呼其名,声絶大。或云,一年一声,验之非也(端州大廰蛤蚧,州吏云,有来多年,至今毎鸣,或三声或一声不定也)。
       又有十二时虫,亦其类也。大者一尺,尾长于身,背生鬐鬛,行疾如箭。传云,自旦至暮,变十二般色,伤人必死。愚尝获一枚,闭于笼中,翫之,止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